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137400) 吴晨亮
内蒙古兴安盟电化教育馆(137400) 白银茂
文章已被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录用,教学与研究杂志投稿网址链接:http://www.zazhi114.cn/jiaoxueyuyanjiu
[内容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2017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此次修订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比重,为学校具体而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平台。本人拟就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剖析,为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教育部将《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进行了修订,对化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诠释。在修订的指导思想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基本原则中阐述了化学课程“坚持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由此可见,高中化学课程是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载体。为了更好地理解、把握化学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意图,发挥化学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本文从化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思考,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精心选取并组织必修、选择性必修及选修课程的内容主题。
从高中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表述与内涵看,高中化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有些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有些内容具有明显的、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向,有些内容尽管不是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课程思政的教育角度来看,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核心素养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分别是从学科观念和思维方式视角对化学科学思维的描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础。“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对化学科学实践的表征,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平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对化学科学价值取向的刻画,是化学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的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直接要求。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学生通过高中化学学习,从宏观与微观认识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能够运用化学符号、化学模型加以描述;建立从质量守恒、动态平衡、模型表征等研究化学物质。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勤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的观念,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就要求化学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在掌握化学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从化学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理智、科学的决策。
在化学课程目标中强调:通过观察辨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能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能从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的观点考察化学反应,能尊重事实和证据,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辩证的思想观点。
通过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较深刻地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三、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中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关注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的时代特色。在设置选修课程时充分反映现代化学发展和应用的趋势,以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学科3个系列,综合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社会发展价值和时代性,重视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表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对比
|
主题 |
内容要求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必修课程 |
主题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 |
1、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树立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信念。 4、树立 “绿色化学”的观念,形成资源全面节约、物能循环利用的意识。 5、树立自觉遵守国家关于化学品应用、化工生产、环境保护、食品与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意识。 |
选择性必修课程 |
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 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 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
|
1、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观念。 2、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3、通过合成路线的评价活动使学生体会官能团保护、绿色设计等思想。 |
选修课程 |
系列1实验化学 系列2化学与社会 系列3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
1、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保意识。 2、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观念。 3、形成“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基本理念。 4、形成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质再生利用的观念。 5、增进对化学的兴趣,促进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
课程内容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突出了课程内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生活性。标准围绕着“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理念上设计了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和结构中。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标准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用集中和渗透相结合的呈现方式。集中方式:在必修课程中专门设置了《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两个主题,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内容要求的科学态度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形成资源全面节约、物质循环利用的意识。在选择性必修课程中设计了《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与价值》的主题,在选修课程中设置了《化学与社会》和《实验化学》、《发展中化学科学》三个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主要问题,例如能源、环境、材料、工农业、生活、健康等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问题。渗透方式: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都有可以综合进行思想政治发展教育的主题。《课标》中这种集中与渗透结合的呈现方式可以使“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和目标真正得到落实,是实现立德树人发展教育总体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设计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蕴含在化学课程必修、选择必修和选修中,《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
四、高中化学课程的实施建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从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层面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揭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表现。从高中化学课程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到“绿色化学”思想、社会责任感、节约资源的意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等,这些内容涉及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化学知识性比较强的内容,在对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时,似乎与思想政治教育难以直接挂钩,但这些却是化学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分析生活问题、社会问题的理论依据。因而,通过讨论与化学密切相关有争议的社会性议题,挖掘化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学生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例如,选修课程“化学与社会”中,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能源、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社会中的有关问题。如:“化学与生活”主题以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观念。又如,“化学与技术”主题以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讨论、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认识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技术问题。能依据“绿色化学”思想分析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形成科学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
通过对《标准》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解析,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化学教育教学中,不仅是化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总体要求的需要。因此,我们深信《标准》的制定,不仅为化学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会将化学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柳逸青.王鑫.刘晓.郑芬.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剖析与路径探索.高教 学刊[J].2018,(6):141-143
[3]杨梓生.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8),P1-2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