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护理风险的防范
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 丁月华 201499
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操作中存在护理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减少护理风险引起的不良后果。方法 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的血液透析操作中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进行评估、整改,确保护理安全。结果 血液透析操作中的护理风险事件及护士不规范的操作以及风险意识淡薄引起的。结论 规范血透操作,加强风险意识的防范意识,能有效控制血液透析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血透安全。
关键词:血液透析 护理 风险
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的人群不断增加,血液透析中护理风险也不断增多,由于血液透析专业性、责任性很强,而从事血透操作最主要的是护士,所以血液透析操作中护理风险是最常见的。
对血液透析护理中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整改,采取措施降低操作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也是提高透析质量的关键,同时也使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1 临床资料
我院现有固定血液透析床35 张,连续肾脏代替治疗机(CRRT)3 台。费森尤斯血透机27台,费森尤斯血滤机9台,固定血液透析病人142人,其中男61 人,女81人。工作人员共护士17人。主管护师7人,护师9人,护士1人,2017 年5月至2018年4月,共计血液透析16185 人次。开展的血液透析项目有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血液净化,负责全院血液净化治疗。
2 方法
将我院血透室2017年5月一2018年4月期间血液透析中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统计血液透析风险,并对每种风险因素进行了原因分析与整改。同时在血透常规的基础上加强监管,每人进行培训与考核。2017年5月—2018年4月对患者血液透析中发生的护理风险再次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患者对风险干预后的差异。
3 血液透析中存在的护理风险
3.1操作中血路系统的风险:透析管路与连接处及机器监测口连接,十多个接头、十多个夹子和盖帽,护士操作不认真、不规范,各开口衔接不紧密造成管道脱落致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3.2血源感染的潜在风险:透析中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注射药物、处置针头、留取标本、利器回收等以及护士操作不熟练、时间紧张、血透操作集中、操作未戴手套、由于内瘘处压力太高,血液飞溅污染护士。另外容易发生针刺伤,其中血源性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暴露,尤其遇到急救的病人,感染的可能性更大〔1〕。
3.3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专科知识不扎实、经验不足,尤其内瘘穿刺时,易造成穿刺处内瘘血肿,处理不当造成内瘘闭塞,从而缩短了内瘘使用寿命,导致医疗纠纷。
3.4不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造成参数设定有误,导致透析后异常情况,如高钠、低钠透析为钠设置有误,引起患者血压异常或发生体外循环凝血。
3.5 应急能力差:没有对高危病人的进行充分评估,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缺乏判断处理能力,缺乏应急能力。一旦突发紧急情况,随时都有风险。
4.风险预防对策
4.1完善制度和规程:控制操作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最重要是风险预防,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风险的发生,组织护理人员对风险预案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要求人人掌握,从被动接受检查转为主动维护安全〔2〕。
4.2加强护理风险防范的意识及能力的培训:从护理风险管理入手,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3〕,主要是分析、识别血透护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确定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感,掌握血透的风险预案,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4.3 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对首次透析患者告知义务,做好血管通路的宣教,告知透析中可能存在的并发症和内瘘血管的自身保护、病情预后、不可预测的意外以及如何配合等。对透析的风险及创伤性治疗进行告知,并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
4.4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的指导,做好防护工作: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用健侧的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挤压受伤的部位,使部份血液挤出,用流水冲洗,然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受伤部位〔4〕。
5.结果
风险干预前后的两组患者各种护理操作风险发生频次比较
表1 风险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各种护理风险的发生频次比较
透析器 参数 上机后未 未发现 未及时 血透 下机 管路衔接 透析液
组别 准备 设置 准确使用 穿刺处 发现 记录 拔错 不紧密 吸管
错误 错误 抗凝剂 渗血 并发症 有误 穿刺针 致漏血 放错
干预前 16 26 5 8 11 10 2 6 17
干预后 3 8 1 3 2 2 0 1 3
X2 12.05 4.15 4.54 9.93 4.80 4.48 17.2 4.27 11.51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加强对风险干预后,风险因素发生频次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推荐信意义(P<0.05)。
6.讨论
血液透析中存在着诸多护理风险因素,容易引起护理风险事件,增强血透操作中护理风险的意识,加强责任心,防范风险的行为,风险问题得到解决,化解了各种潜在的风险事件,同时使患者了解血透操作中所带来的风险。虽然有些风险是难以完全避免,但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提高护士的防范能力,加强监督,重视对风险认识,加强培训,护士主动学习,提高专业知识,穿刺技能明显进步,控制或避免风险的发生率,不断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确保护理人员自身安全。
血液透析虽然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还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降低血透中护理风险,制定更好的防范措施,规避风险的发生,防止护理缺陷〔5〕,从源头上降低血透中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保证病人与护理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时秋英,张伟,方岐莹.血液透析的护患纠纷的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2010,
8(13):15.
[3] 邓凤英,杨雪艳.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1,
4(4)172-174.
[2] 李晓平.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7):75-76.
[4] 李短瑛,黄秋鹏.血透室护士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J].西部医
学,2010,7(22):1342-1343.
[5] 李美娟.评估表在首次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