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EHS“三位一体”式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

智能化EHS“三位一体式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构建

周玉央 

(浙江工商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310012 

摘要:环境、安全与健康体系(Environment, Health & Safey,简称为EHS)是建立环境、健康和安全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构成的整体,是衡量环保、健康和安全3项重要发展指标的三位一体式管理体系。危险源识别和评估、安全文化建设支撑、智能化网络管理三方面出发构建智能化EHS“三位一体管理模式高校环境类实验室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关键词: 智能化;EHS;实验室管理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lligent trinity EHS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laboratory in college

 Abstract: The EHS (environment,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the organization of environment, health, safety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function, procedure, process and resources is a triplicity’s management system. This paper is attempting to establishment of an intelligent trinity EHS management system to guard for the environmental laboratories in colleg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hazard source, constructing safety culture supporting and intelligentiz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intelligentization; EHS; laboratory management

环境、安全与健康体系(Environment, HealthSafey,简称为EHS)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是建立环境、健康和安全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构成的整体,是衡量环保、健康和安全3项重要发展指标的三位一体式管理体系[1]。该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影响已涉及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仪器等行业[2,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高校为了更好地向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纷纷建立EHS或与之相关的职能部门,雇佣专人负责持续性的安全管理,把安全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要求和学习环节之一[4]。学生在毕业后将完整的安全理念带入到社会和企业中去,形成良性循环,于是安全文化也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高校的EHS“三位一体式管理体系起步较晚,系统发展迟缓,建立的体系很不完善,在安全文化的规划和建设上也有明显差距,大多数高校处于安全管理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由于当代中国大学教育面临社会市场化的挑战,高校在高速扩招和成果需求的双重压力下,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被相对弱化[2];实验室人员对安全的重视更多地是出于一种自然的本能保护反应,观念、意识、制度、执行等各个方面大多处于被动服从的状态。因此,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4-6]:(1)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受重视程度不高,实验室安全仅停留在口号和文字上;(2)多部门分别管理的安全体系构架松散、应急能力低;(3)安全制度落实困难,人性化管理不足;(4)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流于形式;(5)经验总结不够科学、长效。然而,由于科学研究的探索特性,高校实验室危险性远甚于一般企业,火灾、中毒人身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实验室安全和环保事故屡有发生[5,7-8]。因此,急需引入EHS“三位一体式管理体系,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构建一个完整的ESH管理系统,需具备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配套的硬件资源及软件资源。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大多以“设备处-二级学院-实验室垂直管理的组织管理机构模式,并通过新校区的建设等措施,完备了与环境、健康、安全相关的配套硬件资源,但配套的软件资源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因此,本文着重从软件资源建设进行研究,引入EHS“三位一体式这一以风险评估、预防控制、持续引进为特点的先进管理工具,对危害源进行系统识别和风险评价,开发危险源管理模块,严抓前端控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EHS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并借助现代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EHS网站管理系统,实现EHS“三位一体式智能化网络管理,探索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化环境实验室安全文化。

1开发危险源管理模块,严抓前端控制

环境实验室通常涉及生物、化学等多种实验,其危险源主要包括化学试剂污染:如易制爆类(高氯酸、硝酸、过氧化氢、等)、易制毒类(甲苯、丙酮、硫酸、盐酸等)剧毒化学品(氰化物、氯化汞、砷化氢等)以及重金属物质等;生物类污染:如一般实验用的微生物、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微生物、转基因导致的基因片段漂移等;③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因操作不当造成安全事故,如烧伤、烫伤等;仪器设备:如仪器漏电,超声破碎仪产生的辐射,电子显微镜产生的强辐射,高压灭菌器爆炸等;人员健康: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时间在受污染的条件下工作,身体健康受到伤害等;灾害:如火灾、水灾等。

风险只有被识别和正确评估,实验室管理人员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给出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因此,有必要根据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对化学试剂污染、生物类污染、实验过程、仪器设备、人员健康、灾害等实验室的EHS危险源进行系统识别和风险评价,建立统一危险源档案,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审,及时更新。通过计算机编程,开发危险源管理模块,上传至云服务网络平台,便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现场实验操作人员随时了解和查看危险源管理情况。

2EHS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与落实是提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最终形成的有力保证。建设安全制度首先要对实验室人员普及和宣传教育我国的政策法规,明确个人责任和义务建立实验室考核及奖惩制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在事故发生后,事故涉及的人员和他们的直接上级都有接受处罚,坚决杜绝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现象。

系统化、科学化的安全制度手册是制度得以全面落实的基础。结合环境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一线经验,编制紧急情况处置、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电气安全等各方面的安全指导用书,每个细节都要有具体的可供实验室人员实际操作的指示性文字,以避免仪器损坏、环境污染、试剂中毒,甚至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内容上要明确与实验室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学生、实验员)是安全手册服务的主体,文字说明要求细致入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检查和监督。

此外,还需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积极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精神管理,建立实验室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使其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自制力,这也是保证实验室和谐高效运转的必然要求。

3EHS“三位一体式智能化网络管理

通过借助现代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发EHS网站管理系统。网站内容设计不仅包括规章制度、联系方式、培训资讯、应急处理等事务性项目,还纳入危险源管理模块以及化学安全、生物安全、放射安全、工作场所人身安全等学科性安全管理项目;并在网站最显眼的地方或用特殊的图标标识设置实验室布置、应急预案、安全事故处理等指引性项目;同时配备专门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网站上设定危险品报备和有毒有害废物销毁等的流程指引(流程指引借鉴美国主流高校管理模式[4],如图1,便于追踪调查,实现EHS“三位一体式智能化网络管理方式。

 

1 危险品报备和有毒有害废物销毁等的指引流程

4、结束语

高校环境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成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合作和重视。而EHS管理模式是建立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科学体系,将其引入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并借助现代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EHS“三位一体式智能化网络管理,将显著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实验室效能和科学研究质量的不断提高,有力助推高水平创新性人才的输出质量。

 

致谢:本项目受浙江工商大学校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资助,项目编号:Xgy16073。

 

参考文献

[1]由继红.高校实验室构建EHS管理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 2011, 14(4): 146-149.

[2]车剑飞,路贵斌,叶欣欣,沈丽英.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中EHS文化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 26(9):19-24.

[3]宋丽杰,刘静.论最高层管理在ESH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意义[J].科技信息. 2009, 23: 268.

[4]黎莹,胡谷平,蔡涛,薛玮,陈六平.借鉴美国主流高校EHS体系建设我国的实验室安全文化[J].大学化学.2015, 30(2):15-21.

[5]魏桃员,尤朝阳,霍开富.美国高校实验室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 29(5):201-205.

[6]韩方珍,曹咏,冯蜀茗,肖媚燕,徐东风.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启示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31(8):452-455.

[7]李五一,谷大丰,胡放.香港高校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考察及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25(9):10-12.

[8]宋宏涛,郭晓燕.美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安保措施及其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 31(2):162-163.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