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在压燃式发动机上排放性能的研究
臧继嵩 焦运景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机械系,廊坊065000)
摘要:以一台Phaser140Ti-E30增压中冷共轨柴油机为试验机,采用柴油/含水乙醇组合燃烧方式进行排放性能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掺水比例乙醇的加入都使得NOx排放减少,在催化后,氧化催化装置对HC、CO和甲醛排放有很明显的净化效果,但是在小负荷下对乙醛的排放没有起到很好的净化效果。
关键词:共轨柴油机;含水乙醇;配合燃烧;排放
中图分类号:TK421.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Exhaust Emissions from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Utilizing Ethanol`
ZANG Ji-song JIAO Yun-ji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 Engineering, Langfang, 065000,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the exhaust emission is tested on the Turbocharged Inter-cooled Diesel Engine Utilizing diesel/ethanol containing water compound combustion .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de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ethanol blended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can reduce NOx emission. DOC has apparent purifying effect on HC, CO and formaldehyde emissions after catalytic, but it has little purifying effect on acetaldehyde emission in the small load.
Keywords: Common rail diesel engine; ethanol containing water; Compound Combustion;Emission;
1 前言
乙醇是以一些植物的根茎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而成。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种植制作乙醇的原材料是可以再生资源,是我国多渠道组成能源结构的一种途径,是自给自足的一种能源形势,具有国家战略意义。乙醇和汽油的添加燃烧已经在一些省份进行了推广,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但柴油能否和乙醇组合燃烧,是对载重车和长途车的一种挑战。燃料乙醇是可再生的、清洁的绿色能源之一。开展乙醇在柴油机上研究推广,对缓解我国燃料短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试验装置和测量结果分析
2.1试验装置
本研究在增压中冷柴油机上,采用柴油与乙醇配合燃烧的方式,取同一台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燃烧模式。即在冷启动和低转速,采用纯柴油工作状态,记录排放数值;而在中高负荷时,在进气歧管中另外喷入乙醇,利用乙醇含氧量高特点,降低了进气的要求,在进气策略没有改变的前提下,进入氧含量增加,减少柴油喷入量。乙醇在喷入的过程中,由于汽化吸收热量,进而降低了进气温度,进气温度的降低有利于单位体积的气体的含氧量提高,也有利于充分燃烧 。进而达到减少NOx和碳烟的排放。用压燃的柴油点燃甲醇在燃烧室形成的混合气,实现均质燃烧模式。试验用发动机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表1柴油机主要技术参数
发动机型号 |
Phaser140Ti-E30 |
类型 |
水冷、高压、共轨、直喷、直列、 |
缸数 |
4 |
缸径×行程 |
100mm×127mm |
排量 |
3.99L |
进气方式 |
增压中冷 |
标定 功率 |
104kw/2500r/min |
最大扭矩/转速 |
450/1400~1600(N.m/(r/min)) |
乙醇/柴油配合燃烧。在柴油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上安装低压喷嘴将乙醇喷入进气道,乙醇借助进气道高温蒸发形成均质的混合气,在进气冲程中被吸入气缸,在进气、压缩冲程中进一步与空气混合。在压缩冲程末期由柴油引燃乙醇均质混合气。然后,安装发动机试验仪器,进行尾气排放测量。
试验用的油均为0号轻柴油,乙醇分为含水体积30%、40%、50%三种含量。100千瓦的电涡流测功机,测功机具备测量油耗、进气量等传感器;不透光计测量排烟(主要是碳烟微粒);不分光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NOX、HC和CO;利用温度传感器(进气、排气、机油温度、水温)检测试验用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试验装置系统图
本研究主要围绕转速为2235 r/min条件下,掺水比例按照30%、40%、50%的乙醇进行配合燃烧,试验中选取负荷率为:100%、75%、50%和25%,开展尾气排放试验。前期试验过程挣发现,柴油和乙醇配合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和HC以及乙醛,在本次试验中,在尾气排放处加装了氧化催化装置(简称氧化催化器),并比较了催化前后的效果。
2.2 氧化催化后排放试验结果
本研究根据试验需要,只是对比分析了高转速情况下的各种数据对比,能够明确看出不同掺水比例乙醇和柴油配合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经过试验得出,在转速为2235r/min的工况下NOx、HC、CO、乙醛对比图,如图2所示。
(a)氧化催化前HC排放 (b)氧化催化后HC排放
(c)氧化催化前NOx排放 (d)氧化催化后NOx排放
(e)氧化催化前CO 排放 (f)氧化催化后CO排放
(g)氧化催化前乙醛排放 (h)氧化催化后乙醛排放
图2 排放数据对比图
2.3 试验结果分析
在转速为2235r/min的定转速工况下,有速度特性实验方法,由图2(a)利用观察出,在加入不同比例的掺水乙醇后,HC排放增加明显,增加量最多的是掺水比例50%的乙醇,在25%小负荷情况下,最高增加十倍左右。基本遵循负荷越小,HC排放越高的规律。HC的形成原因:在冷启动或低怠速的工况下,缸体和燃烧室温度较低,遇到燃料混合物后发生冷激效应,导致燃料部能充分燃烧;润滑油膜的吸附和解吸;燃烧室中沉积物的影响,以及燃料在燃烧室内分布不均匀,局部过浓或者过稀;狭隙效应:在缸套和活塞的间隙处有没有燃烧的燃料。在经过氧化催化后,尾气中HC的含量急剧减少,大部分都不超过20/10-6PPM,由图2(b)看出,基本上随着负荷的增大HC的含量在减小。氧化催化器对HC含量的减少起到明显的作用。
在转速为2235r/min的工况下,燃烧过程中,生成NO2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O+HO2=NO2+OH
同时NO2又转化为NO的反应为
NO2+O=NO+O2
NOx的排放变化不明显。在氧化催化前除50%的含水乙醇,在负荷50%的工况下,NOx排放略有增加,其他工况都是随着掺水比例的增加,NOx排放在减少。整体观察,负荷越小,NOx排放越小,100%负荷工况下,NOx排放最大,但是各个工况下NOx排放的差值比较小,差值最大为300/10-6。在氧化催化后,数值变化不大,数据没有较大波动。掺水比例为40%的乙醇在负荷为50%和75%的时候,NOx的排放有所增加,无明显规律可循,但和原机比较,排放都略有减少。
CO的排放由图2(e)可知,在氧化催化前原机的CO排放基本在249/10-6。掺水50%的乙醇在负荷25%的工况下,CO增高到1750 /10-6 ,排放增加明显,如此大幅度的增加,CO和 HC形成的原因基本相似,混合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燃烧不完全,或者因为缺氧得不到充分燃烧。在氧化催化后,CO的含量大幅降低,和原机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主要原因是在氧化催化过程中,对尾气进行了二次燃烧,促使尾气中的可燃物进行了充分的燃烧。
乙醛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缸体内的乙醇没有完全燃烧生成乙醛;二是尾气中的未燃烧乙醇氧化后生成乙醛。乙醛在氧化催化前大幅度增加,在氧化催化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各个掺水比例的乙醇在负荷为25%的时候乙醛的排放增加明显。这就说明在小负荷工况下,纯柴油模式更适合,而在中高负荷工况下,添加掺水乙醇在不影响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排放效果略有提高。
3 结论
在转速为2235r/min工况,加入了不同比例掺水乙醇后,各个负荷下HC、CO、乙醛的排放都大幅增加,但是进过后期的氧化催化之后,和原机相比都大幅度降低。NOx的排放在各个工况变化不明显,和原机相比只是略有降低,总体优于原机效果。经过全面分析、观察30%、40%、50%的掺水乙醇哪种比例更优的过程中发现,掺水30%的乙醇排放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情况。乙醛在柴油机上,在不改变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部分替代柴油,可以降低发动机尾气污染物的排放。
参考文献:
[1] 姚春德,李云强,王银山,等.柴油机进气预混甲醇降低碳烟与NOx排放的实验研究,[A] 天津大学学报,2004, 39(9):759–764
[2] 熊云,徐小明,刘信阳.清洁燃料基础及应用,[E]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100~116
[3] 钱伯章,新型汽车代用燃料的开发和应用前景,[A]天然气与石油,2004,22(2):40~46
[4] 袁银南,江清阳,孙平,等.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排放特性研究,[A]内燃机学报,2003,21(6):423~427
[5] 王丹、朱向荣.车用代用燃料研究及发展趋势,汽车工艺与材料,[A]2005年10月:1~5
[6] 王建昕,傅立新,黎维彬.汽车排气污染治理及催化转换器,[E]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