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槐花散治疗湿热型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
余腾江, 陈卫东,陈文军, 李五生, 贾英田
(1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 目的 为探讨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槐花散治疗湿热型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的34例湿热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82.3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槐花散治疗湿热型放射性直肠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葛根黄芩黄连汤 槐花散 湿热型 放射性直肠炎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经放射治疗腹盆腔恶性肿瘤后引起的大肠或小肠的损害,常见的原发疾病有:妇科的恶性肿瘤,膀胱肿瘤、直肠肿瘤等。临床症状常有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黏液样便、便血。根据病史的时间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慢性放射性肠炎。严重者可发生腹腔内肠粘膜的严重损伤:包括肠黏膜缺血坏死,进而出现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出现多器官衰竭,导致患者的死亡。然而,祖国医学在治疗放射性肠炎方面有着很多经验,疗效确切,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科使用葛根芩连汤合槐花散治疗湿热型放射性直肠炎取得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5年3月-2016年2月的盆腔肿瘤经过放射治疗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的湿热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共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中女性14例,男性3例,年龄为40-68岁,平均年龄50.4岁,治疗组中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为38-65岁,平均年龄为51.3岁。2组病例在年龄、病程、放疗治疗时间、病情严重度、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详见表1,表2。
表1 2组病例肿瘤类型的比较
原发肿瘤 |
治疗组(例) |
对照组(例) |
宫颈癌 |
9 |
10 |
膀胱癌 |
2 |
3 |
直肠癌 |
6 |
4 |
表2 临床基本资料分析`x±s
|
治疗组 |
对照组 |
年龄(岁) |
51.3±5.87 |
50.4±5.94 |
病程(月) |
24.4±8.14 |
26.4±7.69 |
放疗剂量(Gy) |
48.4±6.54 |
49.1±5.91 |
放疗时间(周) |
4.61±0.78 |
4.52±0.67 |
1.2 诊断标准 参照《放射性直肠炎(肠澼)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1],有放疗病史,患者有里急后重、排便疼痛,粘液血便等症状。电子结肠镜提示:黏膜充血、糜烂、出血、水肿,血管纹理紊乱、消失及可见新生紊乱、扩张的毛细血管形成。并可结合血常规、大便隐血、CT等辅助检查。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葛根黄芩黄连汤合槐花散加减治疗。药物组成:葛根15g,甘草6g,黄芩9g,黄连9g,槐花12g,柏叶12g,荆芥穗6g,枳壳6g。煎药机煎药,一日一剂,300ml分三次服。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3g/次,每日三次,云南白药胶囊, 2粒/次,一日4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治疗疗效参照《大肠炎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常规恢复正常,复查电子结肠镜提示肠粘膜恢复正常,大便1-2次/天,停药个月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常规仅见少许红、白细胞,<3个/HP,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肠粘膜轻度水肿,大便次数减至2-3次/d;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大便常规可见红、白细胞,<10个/HP,电子结肠镜检查肠粘膜病变好转,大便3-4次/天;无效:临床表现和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肠粘膜损伤无明显改善,大便常规仍可见大量红、白细胞。[2]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他t检验,计数数据用c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82.3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
n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 |
17 |
10 |
3 |
2 |
2 |
88.24 |
对照组 |
17 |
8 |
3 |
3 |
3 |
82.35 |
2.2 治疗组在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21±2.23天,10.13±1.97天。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狭窄等并发症。治疗后都随访2年。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是腹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筛查工作也不断完善以及放射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普及运用,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我国现代医学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多以激素、抗感染、促进肠黏膜修复的治疗为主,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副作用大,病情容易复发、较前加重。然而放射性肠炎多主要涉及小肠和大肠,然而我们科以直肠受累为主。
祖国医学中虽没有放射性肠炎这个病证,但我们根据其临床症状,该病多属于“痢疾”、“赤沃”、“泄泻”、“肠澼”等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盛则濡泻。”《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本病病机总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放疗之前已经存在恶性肿瘤,长期耗伤正气,部分患者曾行手术治疗,正气亏虚,加之放射治疗属“火热毒邪”,耗伤气血,脾胃运化失常,水谷不化,反为湿滞,郁而化热,湿热毒邪相互搏结,困遏中焦。热毒灼伤大肠气血,气分受伤,阻滞气机,则可见里急后重感、粘液脓血便或腹痛;火邪窜入营血,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故见便血。故治疗上给予清热利湿止泻,凉血止血。该方由葛根、槐花、黄芩、黄连、甘草、侧柏叶、枳壳、荆芥穗等药物组成。方中重用葛根为君药,入脾胃经,辛甘而凉,辛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凉可退热解表,能治疗泄泻。葛根可退热升阳止痢,清代医家汪昂称之为“治泄泻主药”。黄连、黄芩在此方之中为臣药,发挥厚肠止痢,清热燥湿的功效。甘草甘缓和中,以调和诸药。四药合用,达到表里同治,内清里热,外可解表退热。槐花归肝、大肠经,苦、微寒,苦降下行,善清大肠湿热,性寒凉,以凉血止血,治疗各种出血之证。侧柏叶味苦微寒,清热止血,可增强槐花凉血止血之力。枳壳较枳实作用缓和,擅长行气宽中除胀,以达“气调则血调”之目的;荆芥穗辛、微温,善于疏风解表,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现代研究表明葛根有效成分包含葛根素等有效成分[3-4],具有抗炎及抗氧化作用,葛根素可显著降低外周血清中IL-6、TNF-a的水平,升高IL-10的水平,从而发挥抗炎的作用[5]。此外,葛根素还可以阻断自由基的形成和清除自由基,从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自由基引起的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治疗作用[6]。黄芩含黄芩苷等主要成分,而黄芩苷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黄芩苷含较多的酚羟基结构,因此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7]。黄芩苷还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降低C/EBPb与DNA的结合活性,从而降低花生四烯酸及代谢产物的生成[8]。黄连有效成分主要包含小檗碱等,小檗碱主要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小檗碱的抗菌谱较广,对阳性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多种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9]。全方苦辛凉合用,辛透苦降,寒以胜热,凉血止血为治肠热下利、出血之首选。
参考文献
[1] 王晞星,刘丽坤,李宜放, 等. 放射性直肠炎(肠澼)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7版)[J].中医杂志,2018,59(8):717-718.
[2] 田振国.大肠炎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1-103
[3]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4] 赖玲.葛根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3,25(1):10-14
[5] 孙琦,汤仁仙,范兴丽,等.葛根素对炎症反应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2):158-161.
[6] 蒋风萍,周本宏,刘刚,等.葛根素对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5):11-13.
[7] 李振华,承欧梅,蒋青松,等.黄芩苷抑制beta淀粉样蛋白诱导的海马COX-2蛋白表达[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5):676-679.
[8] 赵红艳,张璠,范书铎,等.黄芩甙对发热大鼠下丘脑PGE2和cAMP含量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2,18(2):139-141.
[9] 刘圣,唐丽琴,陈礼明,等.正交试验优选黄连中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4,15(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