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牦牛结核病的检测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牦牛结核病的检测

李生福1;马进寿2;保广才1;骆正杰2  张国模1彭云飞1

哈生梅1;李春生1

(1、青海省大通种牛场,西宁,810102 2、国家肉牛牦牛体系大通综合试验站 西宁 810102)

摘要:本文采用结核菌素变态反应对该地区的牦牛进行了结核病检测,结果为:从2011年-2018年牦牛结核病阳性率为0.

关键词:牦牛,结核病,阳性率

牛结核病(Bou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n bouis)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分别引起人结核、牛结核、禽结核。牛是家畜中最易感的动物,结核病给牛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居于牛各种地方传染病之首,更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难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该病必须强制报告1]。患该病的动物一般呈慢性经过,开放性病牛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和消化道两种,潜伏期一般为3-6周,有的可长达数年,其特征是在器官和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2011年“大通牦牛推广项目”通过了青海省科技成果鉴定,同年农业部将我场培育的大通牦牛确定为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高山地区的主导品种2]。为了每年向省内外提供2000余头生长发育良好、健康的大通牦牛种公牛和进一步摸清该场的牦牛是否存在结核病,该场于2000年开始了牦牛结核病的检测工作。   笔者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2011-2018年的牦牛结核病检测的结果报告如下: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地处祁连山东端,北靠达坂山,东南与大通县接壤,西与海晏县连接,北与祁连县毗邻,并且与大通县牧场和巴音牧业社为邻。北纬37°11′~37°32′,东经100°52′~101°之间。海拔2900~4800m,东西长约40km,南北宽约15 km,土地总面积5.6万hm2,可利用草场面积5.1万hm2,年平均降雨量为463.2~636.1mm,全年蒸发量1054.7:~1422.3 mm,年均气温2.4℃,最高气温24℃,最低气温-31℃,全年无绝对无霜期,草地类型以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为主,高寒草甸占46%,植被优良,牧草生长茂盛3]。该场存栏牦牛2万余头,每年向省内外提供大通牦牛二岁种公牛2000余头,大通牦牛细管冻精5-10万支4]

1检测项目及范围

1.1 检测项目  牦牛结核病  

1.2检测范围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三个育种大队及种公牛站的20000多头牦牛中每年随机抽样200多头作为检测对象。

2检测方法及评定标准

2.1检测方法 将牛保定后,在颈部一侧上1/3处剪毛,测量皱皮厚度,消毒后皮内注射牛型提纯结核菌素(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0.1ml,并做好牛耳标号和皱皮厚度等记录,于24、48、72、120h观察结果。

2.2判定标准:24h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皱皮厚度增加4mm以上的判为阳性牛;皱皮厚度增加2~3.9mm,并且红肿不明显的判为可疑牛;皱皮厚度增加2 mm以下的判为阴性牛。  

检测结果

2011年至2018年牦牛存栏数分别为25000头、25300头、25900头、23533头、23800头、23000头23000头、24000头,8年存栏累积数量为193533头;检测数量分别为260头、200头、210头、200头、210头、323614头、2258头,共检测4275头,检出阳性牛为0头,阳性率为0%.

表1  2011-2016年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牦牛结核病检测结果

检出时间     存栏数(头)  检测数(头)检测率  阳性数(头) 阳性率(%)

2011年      25000         260                   0             0

2012年      25300         200                   0             0

2013年      25900         210                   0             0

2014年      23533         200                   0             0

2015年      23800         210                   0             0

2016年      23000         323                   0             0

2017年      23000         614                   0             0

2018年      24000         2258                  0             0

 计       146533        4275                  0             0

4  讨论

4.1从2011年开始至2018年,连续8年累计检测4275头,结果8年的阳性数合计为0,通过连续8年的检测统计,该地区未发现一例牦牛结核病,说明该地区没有牦牛结核病感染。

4.2 据了解,牦牛结核病在大通种牛场周边地区牲畜上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之所以在大通种牛场牛群中未发现结核病,主要原因是该场草山四周以高山峻岭为界,并且全部草场用网围栏封闭,唯一可以出入的场区的公路设有检疫站和消毒通道,场内牲畜不与周边牧区的牲畜接触。

4.3大通种牛场对引进的牲畜有严格的检疫制度,引进的牲畜全部进行检疫消毒、结核病检测,并且隔离观察30d后方可入群。

4.4大通种牛场对牦牛结核病有严格的检测制度,每年随机抽样200多头牦牛作为检测对象进行检测。

4.5 大通种牛场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全场兽医人员分片承包牛群及其所使用的场地、放牧通道和基础设施的定期消毒工作,有效的防止了牛群之间疾病的相互感染。

5建议  为保证向全省牧区推广优质健康的种牛和创建动物疫病净化创建场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建议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专项经费,健全健康档案,着重检测往年没有进行检测的牛,力争所有存栏牛都进行一次结核病检测。

 

 

参考文献:

1]刘春元,杨良存.民和县奶牛结核病监测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2):55.

2]薛长安.浅谈青海大通牦牛新品种推广应用情况[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56.

3]冯廷花.对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实施牦犊牛肉产业化方向问题的思考[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9,(6):34-35.

4]薛长安.浅谈青海大通牦牛新品种推广应用情况[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56.

 

 

微信二维码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
QQ客服:1663286777
电话:137-1883-9017
收到信息将及时回复